首页> 资讯攻略 > 攻略秘籍 > 灰烬战线国服公测单位列表图文汇总

灰烬战线国服公测单位列表图文汇总

责任编辑:匿名

类型:策略塔防 语言:简体中文

扫一扫下载游戏

灰烬战线游戏中拥有许多单位和皮肤,许多玩家还不知道这次公测有哪些单位列表,小编给大家带来一份关于灰烬战线单位列表的详细内容介绍,有兴趣的玩家一起来看看吧!

灰烬战线国服公测单位列表图文汇总

《灰烬战线》该游戏日服相应的推出了当地背景单位一样,可以预料的,国服也将推出一系列中国特有的单位及现有单位的皮肤,而目前CW21作为国服特供单位已抢先亮相。

一、陆战DOLLS(装甲车辆)

1、法制雷诺FT-17轻型坦克

除了早已存在的装甲列车外,中国最早的装甲部队是国民时期北洋政府奉系军阀张作霖旗下的部队。早在1919年,作为对苏俄干涉的剩余产品,少量FT-17坦克辗转落到了奉系军阀手中。1922年,为了与关内的直系军阀进行决战,张作霖大肆购入军火,由于当时军阀混战的中国被国际社会实施军火禁运,36辆FT-17及数量不详的履带式火炮牵引车以“农用牵引车”名义订购(这里可以看出中国以农用机械为名规避禁运的办法源远流长),实际到货数量约为14辆。以这批法制FT-17为核心,奉系军阀建立了战车大队,下辖6个中队,这是中国装甲兵的先驱。

张作霖的坦克部队第一次参加战斗是在1926年8月,北京西北郊的南口镇地区。当时身为奉系统帅的军阀张作霖联合直系军阀吴佩孚纠集近十万大军与西北军将领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在南口鏖战了三个多月。张作霖的直奉联军久攻不克,遂从后方紧急调来刚刚组建不久的战车大队的1个战车中队参战,战车中队的6辆“雷诺”FT-17坦克在步兵的支援下,向国民军发起进攻。国民军发现坦克视野受限的弱点,于是用鸟枪向坦克内发射砂弹,使得坦克驾驶员失去战斗力,由此奉军损失了4辆FT17。这是中国军队第一次使用近代化坦克车辆进行作战。1927年,奉系军队与山西军阀阎锡山作战,又损失了6辆坦克。但这样,坦克在中国战场上的首秀便就此草草收场了

1927年10月的晋奉涿州之战,晋军军阀阎锡山与西北军将领冯玉祥联合响应南京国民政府北伐军的号召,向北洋政府驻华北的奉军发起进攻。晋军担任京汉铁路与京绥铁路两路的进攻,晋军青年将领傅作义率第四师攻占北京西南的战略要地涿州。这对于当时形势危急的奉军是个重大的威胁,犹如一把利刃拦腰插在奉军的地盘上,不但切断了北京与外界的交通运输线,更是让北京直接暴露在敌人的炮火攻击之下。奉军为夺回涿州,由少帅张学良亲自指挥,集结重兵进攻涿州,但强攻多日仍无法攻破。10月24日,奉军调来6辆“雷诺”FT-17坦克加入战斗,先行试探进攻,被守城晋军用炮火阻拦。10月30日,奉军从涿州城东、南、北三面发起强攻,成为中国历史上步、坦、炮多兵种联合作战的首例。但由于晋军的坚决抵抗和正确战法,奉军仍一无所获。11月7日,奉军再次发起进攻,守城晋军利用城墙上的炮火击毁奉军2辆坦克。11月18日,奉军最后一次使用坦克的进攻中又被击毁一辆,2名成员被击毙。直至涿州战役结束,奉军总共损失了3辆“雷诺”FT-17坦克。

从1928年起,奉系军阀开始用“雷诺”FT-17坦克来抵抗国民政府北伐军的“第二次北伐”。战车大队又被派往河南、山东等地参加战斗,相继损失了6辆坦克。不久奉军败退,战车大队随奉军撤回东北。

1928年12月29日,少帅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在东北将原北京政府的红黄蓝白黑五色旗改为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宣布拥护国民政府。至此,原奉军的战车大队归属东北边防军指挥,并改名为东北边防军战车队及铁甲车队,战车队队长李振远,铁甲车队队长曹曜章。张学良后将两辆“雷诺”FT-17作为礼物送给南京政府,后被南京中央军校作为教练用车,在而后的南京保卫战中被日军掳获并送到日本展览,但是否参加了南京地区的战斗没有资料说明。

1929年发生的“中东路事件”中,东北军曾通过铁路向满洲里前线运送FT-17坦克,但尚未到达,苏军就已取得全面胜利,只得返回原驻地。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制造“九·一八事变”。关东军第2师团突然攻击驻在沈阳北大营的东北军步兵第7旅,将大量装备吞并,其中便包括12辆“雷诺”FT-17轻型坦克,这些坦克属原奉军战车队一部。中国第一支装甲部队的活动就此结束。

“雷诺”FT-17轻型坦克是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生产的轻型坦克,它是世界上第一种可旋转炮塔式坦克。1917年,制造出第一辆样车。同年9月,批量生产,并定名为“雷诺”FT-17轻型坦克。战斗全重7吨,最大速度10km/h,乘员2人,装备1挺8mm机枪,弹药4800发,装甲厚6-22mm。张作霖购入的FT-17大部分装备武器为哈奇开斯1914式7.92mm轻机枪或辽造十四式37毫米步兵炮。

2、张宗昌的装甲部队

俺也写个大风的歌

(民国)张宗昌

大炮开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家乡。

数英雄兮张宗昌,安得巨鲸兮吞扶桑。

出自奉系的山东军阀张宗昌同样受到俄国军备的吸引,招徕了不少白俄军人,并改造、制造了自己的装甲列车。1926年2月,张宗昌将德州德县兵工厂的设备转移到济南,并聘请了捷克军工专家为自己制造坦克、装甲车辆和其他武器装备。美国海军陆战队拍摄到了张宗昌的一种奇怪的,酷似美国斯蒂贝克公司设计的步兵坦克。

斯蒂贝克步兵坦克参考了英制MKV型步兵坦克,该车为斯蒂贝克公司基于“牛顿·卡戈”履带牵引车所制造,内部结构分隔为三个部分,前部为单独的隔舱,中部为战斗室,顶部有2座旋转炮塔,后部为发动机室。因为一战结束未能实现量产。

张宗昌的坦克与其极为酷似,但关于这辆坦克的详细资料至今未有发现。

3、南京国民政府的英制维克斯系列轻型坦克

1933年春,蒋介石的南京政府接受了张学良赠送的“雷诺”F-17战车2辆和沈阳兵工厂自行装配的装甲汽车4辆。

1936年3月,在经历长城抗战后,中国军队深知今后建军非于机械化方面努力不可,否则不足以御晦图存,遂在6月1日在南京三十四标(今秦淮区,笔者曾经参与过该区域的拆迁工作)成立了汽车驾驶训练班,隶属于军政部交通司,由保定军官学校六期毕业生钱振荣上校担任训练班主,并由德国军事顾问主持教育事务。训练班的设置极为简陋,办理两期后即告终止,但汽车驾驶训练班不失为南京国民政府装甲兵教育的源头。

1934年5月1日,军政部以汽车驾驶训练班毕业学员为骨干,成立陆军交通兵、辎重兵学校,稍后合并为陆军交辎学校,原址位于今南京鼓楼区丁家桥前南洋劝业会旧址,由蒋介石兼任校长,徐庭瑶出任教育长。

1937年,国民政府在交辎学校基础上,扩编建成了中国第一个陆军装甲兵团,杜聿明任团长,这也是南京国民政府的第一支真正的装甲部队。期间,中国在国际上采买武器,扩充装甲设备,分别向德国购买了PzKpfw 1 号A型14辆,向意大利购买了20辆CV33超轻型坦克。1935年到1936年期间,又通过怡和洋行从英国购买了20辆维克斯型坦克和29辆维克斯卡登-洛伊德坦克。至1937中日战争前,中国军队大约有坦克96辆,这是中国装甲部队的主要作战武器。

CV33在游戏中已有装备,在此不再赘述,此次国服公测有可能会有相关皮肤问世,不过国民政府购置的CV33长期闲置于南昌的仓库中,似并没有派上用场。而另一种有趣的坦克维克斯MK.E实际上成为了现代多种坦克系谱的鼻祖,十分值得一书。

英国维克斯MK.E型轻型坦克是英国维克斯·阿姆斯特朗公司生产的B型6吨步兵坦克的外销版本,很快,苏联和波兰纷纷购入,并据此研制出了T-26和7TP轻型坦克,日本人也于1930年购买了2辆A型(双机枪塔型)回国进行研究。虽然原本的设计为6吨型坦克,但可以根据顾客需要改至8吨左右。

南京国民政府购买的3批次共20辆维克斯MK.E在当时相当先进,装备了圆筒旋转炮塔,搭载了47毫米坦克炮和7.7毫米维克斯水冷共轴机枪,这在当时极为新颖。该坦克装备的维克斯47毫米短坦克炮在500米距离内可击穿25毫米厚度的钢板,理论射速为10发每分,备弹50发,共轴机枪的备弹则为4-6000发。该型坦克发动机为80马力汽油机,最大速度每小时35公里,正面装甲厚度17毫米,乘员组3人。第三批次的4辆MK.E还根据需求安装了一台马可尼无线电,作为连棑级指挥车使用。

图1为真实照片,图2为电影中的维克斯MK.E(6吨坦克)(非原版,实为民用拖拉机改造),看过的人一定对这款坦克短短的47毫米炮有深刻印象

南京国民政府(也包括广东陈济棠)购置的另一种坦克则为维克斯-卡登洛依德(VCL)M1931型水陆坦克,这款坦克同样由维克斯·阿姆斯特朗公司研制,原型车命名为A1E11和E12。出于节省开支和对其可靠性的怀疑,英国陆军同样没有购买,维克斯·阿姆斯特朗公司遂转向外销。该型车先后被中国、暹罗、荷属东印度和苏联等国购买,苏联还在此坦克的基础上设计了著名的T37和T38两栖坦克,并进一步发展出了T60和T70轻型坦克。

维克斯-卡登洛依德两栖坦克重3.1吨,是个不折不扣的小家伙。该车乘员组2人,采用了铆接船型防水车体和一对焊接的钢制浮体设计,动力系统采用88马力水冷汽油机,陆地最大速度43公里每小时,装备1挺维克斯水冷机枪,在水上时依靠车体尾部的螺旋桨提供推力。

隶属于交二团战车营2连(龙连)的维克斯-卡登洛依德两栖坦克

在这32辆坦克和其他车辆的基础上,基于德国军事顾问法肯豪森及皮纳尔的建议下成立了南京国民政府第一支营级装甲部队交二团战车营。战车营编制营部,战车连三个,警卫排、侦察排、通信排及修理所各一个,装备16辆维克斯MK.E轻型坦克,16辆维克斯-卡登洛依德两栖坦克和16辆维克斯-卡登洛依德超轻型坦克。

维克斯-卡登洛依德超轻型坦克,笔者觉得这东西到底能不能叫坦克都是个问题

维克斯-卡登洛依德超轻型坦克的引进则比较早,这些说不清楚是牵引车还是履带式装甲车亦或者是坦克的东西1929年就已编入中央军使用,该型坦克重1.5吨,装甲仅有6-9毫米,乘员2人,装备1挺维克斯水冷机枪。该车唯一值得称道的地方在于它的最大速度相对较快,为45公里/小时,在更先进的德国PzKpfw 1 号坦克引进后便开始逐步淘汰。

值得一提的是,维克斯-卡登洛依德超轻型坦克最著名的衍生品莫过于鼎鼎大名的通用载具(Universal Carrier,也就是Bren Gun Carrier,布伦机枪车),在二战时期发挥着钢铁骡马一般的效果。

4、德制PzKpfw 一 号A型坦克和Sd.Kfz.221/222/223装甲车

1937年,在法肯豪森的建议下,基于交二团战车营和交辎学校的其他单位,陆军装甲兵团于南京南郊的方山成立,直属于南京国民政府军政部管辖。同年6月,国民政府将从德国购买的12辆PzKpfw.I号A型坦克拨给装甲兵团第3连,从德国购买的Sd.Kfz221/222/223系列装甲车和少量奥地利ADGZ装甲车也随之编入部队。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的军备背上了《凡尔赛和约》这一无情的枷锁。为了绕开凡尔赛和约,德国人不得不与苏联进行了合作,研发和约禁止研发的武器,其中前文提到的维克斯-卡登洛依德超轻型坦克给了德国人极大启发。很快,德国技术人员从这款英国坦克中得到了重要的技术数据,并与瑞典兰茨维克公司合作开发了一款5吨级的通用底盘。1934年,德国陆军部向各大公司招标1款重4-7吨的装甲车辆的要求,最终克虏伯公司的LKA1型“克虏伯农业拖拉机Ia型”的方案入选,成为了PzKpfw,I/A或称sd.kfz101轻型坦克,随后便开始了量产。

威震天下的德国装甲部队竟然源于这个简陋的玩意,也是十分有趣的。

作为威震天下的德国“闪电战”的基础,PzKpfw (Panzerkampfwagen,德语装甲战斗车辆的缩写)I(简称一号)坦克全重为5.4吨,全车体采用焊接结构,装甲厚度6-13毫米。悬挂方面为每侧1个主动轮,1个负重型诱导轮,4个负重轮和3个拖带轮。诱导轮和负重轮外端安装一根横梁与诱导轮相连。这根连接横梁的减震弹簧起到车体中后部的减震作用。车体前部单独的负重轮由负重弹簧和液压减震器与车体相连。武器方面,该车的武备为可旋转炮塔中的2挺MG13型7.92毫米机枪,备弹2350发。动力由60马力水冷汽油机驱动,最大速度每小时37公里,乘员组2人。

总体来说,一号坦克在当时并不是什么特别出色的车型,车身装甲孱弱,因为焊接技术较为粗糙,车身还存在较多不合理的焊缝和缺口,影响整体强度。另外发动机不足,减震也不甚合理,导致该车的机动性也颇为一般。车身设计的太紧凑,导致内部较为拥挤,车长视野较差,必须探出半个身子才能进行指挥,这也是早期德国坦克的一个通病。不过一号坦克最进步的地方在于其装备的FuG2无线电收发报机,与维克斯MK.E的选配不同,德国坦克全部装备了无线电,无线电的普遍装备是闪电战成功的一个原因之一。一号坦克于1936年停产,但德国方面并没有停止对其的改进,新型发动机和悬挂的使用让这个开战前就已落后的家伙又在二线战场续了相当长时间。

被中国方面称为“毫须式4.5吨装甲车”的Sd.Kfz.221/222/223系列轻型装甲车是德国研制的一系列轻型四驱装甲车。一战结束后,德国在1933年开始研发军用轮式装甲车,由于受到《凡尔赛条约》限制,德国军方是不允许进行装甲车之类武器装备的研究,所以军方转而地下进行秘密研究。首先是基于 Pkw Adler Standard 6 汽车底盘上进行改装的 Kfz 13,但 Kfz 13 虽然采用了四轮驱动的架构,但其越野性能跟防御能力都不佳。

后来德国军方吸取其开发经验,接着开始 Sd.Kfz.221 等轻型轮式装甲车的研发。德国军方总结了 Kfz.13 的问题,在1935年提出了一款全地形侦察车的要求,该车为四轮驱动,独立悬挂,车体后部安装有一台V8 3.5L Horch引擎提供动力。车体由不同厚度的钢板焊接而成,前部为15mm倾斜装甲,后部和侧面为6mm装甲,可抵御一些小口径武器的攻击。驾驶座位于车体右前方,通过装备有护盾的观察窗观察外在情况,车长和炮手/无线电操作员位于车体中央。从上方观察,整个车体成菱形,两头较尖,而中部较宽。主要武器为炮塔内的一挺MG34机枪,有敞开式钢板进行有限防护,备弹1100发。这款装甲车官方名称为“轻型侦察装甲车专用车221号”(Leichter Panzerspähwagen Sd.Kfz.221),底盘由霍希公司(即Auto Union)在茨维考建造,整车则是在位于埃尔宾的F. Schichau厂进行。

原装甲兵团搜索营的德制4.5吨级轻装甲车,近处的似为一辆较少见的Sd.Kfz222装甲车,远处则为新引进的美制M3“怀特”装甲车

随着战争的进展,作战地形跟气候的变化,使得德国军方对于轻型装甲车的需求变得更加严苛,Sd.Kfz.221进行了大幅改进。首先就是针对车体外壳及内构重新布局,并且为了获得更好的越野性能和乘载火力更加强大的武器,整个底盘也被重新设计过,此型号最终定名为Sd.Kfz.222。新车由Weserhütte、Schichau、MNH、Büssing-NAG和霍希等公司共同承担生产任务,从1936年开始到1943年停产,总产量超过了1800辆。

改进后的Sd.Kfz.222整车的整体性能得到很大改善,自1938年正式配发至装甲部队和机械化部队后,迅速成为一线部队的主力侦察车。但随着敌方投入了更先进的火炮、枪械,Sd.Kfz.222 装甲相对薄弱的问题日益严重,逐渐被 Sd.Kfz.250 半履带侦察车所取代。[1]尤其是在东线,后者的射程和越野能力得到了军方认可,因此逐渐退出了一线部队,回归训练学校使用。

约40-60辆 Sd.Kfz.221/222/223 被改装后,在1936年至1939年被出售给了中国,大部分编入了装甲兵团搜索营。

所有德国军火经由合步楼公司船运抵达南京,但可能因为长期海运的原因,这些德国装甲车辆锈迹斑斑,还有一辆不翼而飞,但总的来说对于中国军队的备战有相当的帮助。

5、抗战时期的苏制、意制和法制坦克

在惨烈的淞沪、南京保卫战中,中国陆军装甲军团损失惨重,战车第1、第2连的维克斯MK.E损失多辆,第3连的一号A型坦克全军尽没,仅维克斯卡登洛依德两栖坦克得以无损的撤至湖南。

为了在全球战争中拉拢日本,德国停止了对华军火贸易,无奈下国民政府只能四处求援。就在此时,苏联伸出了援助之手。国民政府迅速与苏联达成了一笔巨额军火协议,其中大部分通过法属印度支那和滇越铁路运抵中国,最宝贵的莫过于82辆T-26B(也就是T-26 obr1933和1937)轻型坦克,这些坦克都有无线电通讯设备,在当时属于相当先进的设计。

游戏中已有T-26,但在此还是需要简单说明。

苏联早期坦克,如T-18、T-19、T-20,由于发动机问题始终无法进入批量生产。1929年5月28日,苏联政府和维克斯公司签订协议,进口首批15辆维克斯六吨坦克(维克斯MK.E 型坦克),被称为V-26。1930年,列宁格勒布尔什维克工厂参照这批坦克改进设计制造20辆TMM-1和TMM-2坦克。经过与T-19、T-20坦克过对比实验,1931年2月13日,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采用TMM-2,正式命名为T-26轻型坦克,从1932年起由哈尔科夫机车车辆工厂和列宁格勒布尔什维克工厂同时投入生产。

苏联一共生产超过11,000辆T-26坦克,远超过同一时期其他国家生产的任何坦克。其衍生型大约有53种,包括火焰发射车、战斗工兵车、遥控坦克、自行火炮与人员运输车等;其中23种型号进入量产。

这批82台T-26是苏联于1936年下半年到1937年生产的最新款式,是在T-26炮塔最终改为倾斜曲面样式之前的最后一个批次。

与当时日军较新的九五式轻型坦克相比,这批T-26的机动性稍逊,火力和车内外通讯远胜;而与当时日军最新锐的九七式中型坦克相比,这批T-26的机动性和装甲厚度稍逊,穿甲能力和直射精确性更胜,车内通讯远胜。

1938年1月15日军政部下令,以装甲兵团为骨干扩编成立陆军机械化第200师,直属于军政部,装甲兵团团长杜聿明少将升任该师首任中将师长,留学德国的邱清泉少将任副师长,师参谋长为彭璧玉少将(1938年3月改为廖耀湘少将)。由机械化学校(教育长徐庭瑶)督训。第200师是中国第一个装甲师,也是世界上第四个装甲师。

各国采购的坦克统一集中在湘潭云桥湖第200师第1149团、第1150团驻地。1938年3月,首批40辆T-26与苏联顾问和教员到达湘潭,当时还有10辆T-26已到昆明,32辆尚在运送途中(在昆明滞留半年多)。苏联坦克兵顾问组长彼得·德米特里耶维奇·别洛夫少校,中文化名高尚夫。苏军顾问讲授的是当时法军机械化骑兵操典。第1149与第1150团各编3个战车营:

第一营

第一连连部有维克斯E和CV35各一辆,第一排和第二排各有3辆维克斯Mk. E,第三排有5辆CV35;

第二连情况同第一连;

第三连装备连部有T-26和CV35各一辆,第一排和第二排各有3辆维克斯MK.E/T-26,第三排有5辆CV35;

第二营装备T-26和CV35,配置同第一营。

第三营无坦克

在200师中与T-26成高低搭配的则是1937至38年购入的94辆意制菲亚特CV35超轻型坦克。作为著名的CV33的发展型,CV35超轻型坦克同样源于维克斯-卡登洛依德超轻型坦克设计,与CV33的不同主要在于CV35使用易于生产的全铆接车体代替了CV33的焊铆结合方式,重3.15吨,动力系统为一台菲亚特水冷4缸汽油机,最大速度每小时42公里,与原型维克斯-卡登洛依德超轻型坦克一样,装甲聊胜于无。

200师使用的CV35坦克,可见其块头极小

中国购置的CV35坦克采用了2挺弹匣供弹的“布雷达”7.92毫米轻机枪,以当时的标准来看这也是相当弱小的火力。更糟糕的是这批意制坦克实际上是意军翻新的旧货,工艺低劣,故障频繁,更没有无线电,在远征军缅甸战役后很快就消失在了历史中,只有少数某些角落可以偶然瞥见这些意大利造的超轻型坦克。

这批坦克中有一辆存在博物馆之中。

在检讨了前期战斗中的不利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决定以200师为基干,建立新11军,稍后命名为第5军。装甲部队从200师中剥离,成为了直辖的专门装甲兵团。

与南京时期的陆军装甲兵团不同,第5军装甲兵团是单纯的装甲单位,下辖4个战车营,将残存的维克斯MK.E、T-26B、CV35和Sd.Kfz.221装甲车等集中使用,更引进了新型的法制雷诺ZB轻型坦克和雷诺UE超轻型坦克。

中国订购的雷诺ZB分为云南省政府订购的4辆和中央政府订购的12辆,实际上该型为法国AMR35轻型坦克的出口型。雷诺ZB也是一款相当轻型的小坦克,其全重仅6.5吨,发动机功率65马力,最大速度为每小时20公里,装甲的最大厚度仅9-13毫米。装备1挺13.2毫米机枪或1门37毫米坦克炮。由于数量稀少,零件短缺,这些雷诺ZB很快便乏人问津,在历史中失去了踪影。

雷诺UE则与先前提到的CV35和维克斯-卡登洛依德类似,是一款极小块头的超轻型坦克,实际上在二战爆发后也作为履带式牵引车使用,总产量达到2600余辆,中国总计订购了10辆。

雷诺UE,甚至比CV35更小,让人怀疑这东西到底能不能作为坦克使用

该车全重3.25吨,配备一挺“哈奇开斯”7.92毫米机枪,乘员2人,装备一台4缸汽油机,最大速度30公里。

以上各型坦克在1939-40年参与了著名的昆仑关战斗,总计参战54辆,其中8辆坦克损毁,包括4辆T-26和4辆CV35,16辆坦克不同程度的受损。

在此后的抗战中,参与缅甸战役的中国驻印军还装备了M3和M3A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与M4A4“谢尔曼”中型坦克,还有97改、M5斯图亚特、T-3485、IS-2M和SU-85M等有趣的单位也依次在后面的战争中出现。当然,这部分单位久负盛名,早已实装,这些就不是本文需要探讨的了。

以上,就是小编带来的关于灰烬战线国服公测单位列表图文汇总的全部内容介绍啦!更多游戏资讯攻略请大家关注758手游网

相关文章

更多>>